單克隆抗體是生物制藥行業正在開發的一類新興療法。自1986年首次獲批以來,到2015年,已有近60種抗體在全球上市。僅在2016年,FDA就批準了另外7種治療性抗體作為新的分子實體,幾乎占當年批準的新藥總數的三分之一。單克隆抗體的開發主要用于治療炎癥/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適應癥,并在較小程度上用于治療其他疾病,如傳染病和神經疾病。隨著免疫治療技術和蛋白質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單克隆抗體是制藥行業中增長最快的一類治療方法。
單克隆抗體包含數百種氨基酸,其中任何一種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效力降低或安全性增加的擔憂。與傳統的小分子藥物不同,抗體要大得多(約150 kDa),并且在細胞培養生產、純化和儲存過程中會發生廣泛的酶促和非酶促反應,可能導致蛋白質變異。最常見的變異包括N端焦谷氨酸(pE)形成,蛋氨酸(M)氧化,天冬酰胺(N)脫酰胺化,天冬氨酸(D)異構化,C端賴氨酸(K)截斷和糖基化。
在生產工藝開發過程中,已經報道了許多序列突變和末端肽截短的例子。因此,開發可靠的分析方法來精確測量這些變異,以支持單克隆抗體的生產和最終產品的表征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單克隆抗體結構復雜,生產工藝復雜,因此與傳統的小分子抗體相比,單克隆抗體治療方法的開發具有更大的挑戰性。分析單克隆抗體最常用的工具是基于電荷的分離技術,包括毛細管等電聚焦和離子交換色譜。研究這些分離的電荷變體通常需要一種自下而上的基于肽圖譜的方法,包括反相液相色譜與串聯質譜檢測(RPLC-MS/MS)。
多肽定位在單克隆抗體鑒定中起著關鍵作用,例如提供翻譯后修飾、序列改變等信息。結合質譜儀,肽圖譜是最常用的表征工具,進一步研究不同抗體電荷變體形成的根本原因。在多肽定位中,單克隆抗體首先被胰蛋白酶等酶消化成短肽,然后用 RPLC-MS/MS 進行分離和鑒定 RPLC-MS/MS 在多肽分離方面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分離能力。
Aimsmas的分析專家可以提供清晰簡潔的肽圖譜分析報告,幫助客戶檢測蛋白質水平結構、氨基酸序列等。
實驗流程 |
![]() |
服務流程 |
|